土豆阅读 > 历史小说 > 大清要完 > 第999章 七月革命
  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争之后,1887年的俄罗斯帝国,就像一座被白蚁蛀空的巨厦。表面上看着还好,但里面已经腐朽不堪,只要用力一踹,就真的要倒了!

 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站在冬宫的书房里,望着窗外涅瓦河上往来的货船。这些船只本该满载粮食和煤炭驶向圣彼得堡,但现在,它们大多空空如也。

  “陛下,基辅省的报告。”侍从官小心翼翼地递上一份文件,“又一处粮仓被暴民抢劫一空。”

  沙皇的手指在文件上敲击着。三个月前,为了筹备秋季攻势,他下令征调全国三分之一的存粮运往前线。如今,圣彼得堡的面粉价格已经涨了三倍,黑市上的面包更是贵得离谱。

  “让哥萨克骑兵去镇压。”他冷冷地说,目光扫过桌上另一份电报——来自罗马和会的最新消息。谈判已经陷入僵局,英国人闪烁其词,德国人寸步不让。

  财政大臣伊凡.维什涅格拉茨基战战兢兢地开口:“陛下,国库的黄金储备已经.”

  “够了!”沙皇猛地拍桌,“再征三千万卢布,不,是三亿卢布,应该是三十亿卢布的特别税!告诉那些商人,要么交钱,要么上战场!”

  沙皇从三千万喊到三十亿,并不是想钱想疯了,而是卢布的币值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跌去了99%现在的三十亿就是两年的三千万。

  窗外,一队新征召的士兵正列队走过冬宫广场。他们穿着不合身的制服,脚步凌乱。投向冬宫的目光中,充满了怨恨——不能打胜仗还让大家饿肚皮的沙皇罪该万死!

  而在冬宫广场周围的街道上,饥饿的工人正在聚集

  喀琅施塔得港的黎明被浓雾笼罩。“彼得大帝“号战列舰的甲板上,水兵们正在搬运最后一批炮弹。这些炮弹本该在三天前就装填完毕,但因为码头工人的罢工,直到今天才运到。

  ”快点!中午必须起航!“大副厉声呵斥着,鞭子抽在一个动作稍慢的水兵背上。

  亚历山大.乌里扬诺夫藏在起重机后面,看着这一幕,手指紧紧攥着怀里的左轮手枪。他的口袋里还揣着一份从海军部偷出来的密令——波罗的海舰队将在停战期结束后立即出击,与德国公海舰队决战。

  “他们不知道,”换了一身水兵服的乌里扬诺夫对身边的同伴低语,“英国人答应派舰队协同,但这个德国人都已经知道的情报,却被列为最高机密。”

  远处,一艘运输船缓缓入港。甲板上堆满了木箱,上面标着“机器零件”,但乌里扬诺夫知道,那是德国人通过瑞典走私进来的步枪。

  “信号来了。”同伴突然拽了拽他的袖子。

  “彼得大帝”号的舷窗里,一盏煤油灯闪烁了三下。乌里扬诺夫深吸一口气:“行动!分头行动记住,每一条战列舰上都有我们的人!而水兵.则是最厌战的。”

  枪声在清晨的港口格外刺耳。乌里扬诺夫带领的六人小组迅速控制了舰桥。甲板上的骚动引来了更多水兵,他们茫然地看着这一切。

  并没有人企图镇压发生在他们面前的叛乱实际上,大部分人对叛乱或是哗变都是很期待的——大家都觉得的需要有人出力闹一闹。

  “兄弟们!”乌里扬诺夫跳上炮塔,高举那份密令,“看看这个!海军部要我们后天出航,去和德国人决战!”

  人群中响起一片哗然。

  “混账,这是身为战士的神圣天职.”一个军官刚开口,就被乌里扬诺夫打断。

  “什么狗屁天职?”他冷笑,“自从我们和德国人开战,波罗的海舰队死了多少人?水兵兄弟们,你们说这是为什么?”

  “还不是因为德国佬的战列舰比咱们的厉害.”

  一个俄国海军军官耷拉着脸回答——军官也是怕死的,哪怕有人听说了一些英国舰队会出动的风声,也知道这一战凶多吉少——英国舰队不见得能突入波罗的海啊!

  这时乌里扬诺夫掏出另一份文件,用力挥了挥:“看看吧,这是从财政部偷来的审计报告,它显示海军经费已经被贪污了大半。看看!我们的战舰连主炮都修不好,怎么和德国人打?”

  从财政部偷来的审计报告当然是假的,但是不少战列舰的主炮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修不好倒是真的——至于原因嘛,工业落后是一个,船厂工人因为卢布贬值,工资不够吃饭而罢工是另一个。

  水兵们的眼神渐渐变了。一个老兵突然把扳手砸在地上:“老子不干了!”

  这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。转眼间,几十个水兵加入了叛乱,然后是更多的

  “现在,”乌里扬诺夫指向远处的冬宫,“让我们给沙皇送个信!”

  254毫米主炮缓缓转动,对准了圣彼得堡的方向。

  轰隆隆.

  当炮弹落在冬宫广场时,亚历山大三世正在召开军事会议。爆炸震碎了窗户,玻璃碎片四处飞溅。

  “怎么回事?”陆军大臣彼得.万诺夫斯基脸色惨白。

  侍从官跌跌撞撞地冲进来:“陛下!舰队叛变了!喀琅施塔得”

  又一声巨响打断了他的话。这次更近,震得水晶吊灯剧烈摇晃。

  沙皇的脸色变得铁青。他看向桌上那份刚刚送来的报告——莫斯科、基辅、敖德萨,全国主要城市都爆发了罢工。铁路瘫痪,粮食无法运输,连近卫军的伙食都成了问题。

  “都是那些该死的民意党!”他怒吼着抓起电话,却发现线路已经被切断。

  窗外,圣彼得堡的天空已经被火光染红。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枪声,越来越近。

  “备车,”沙皇突然平静下来,“去莫斯科。”

  但当他转身时,发现侍从官已经不见了,走廊里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喊叫声。“人民造反啦!上帝啊.”

  而窗外不知道怎么,就传来了怒涛般的呐喊:“抓住沙皇!”“为了自由!”

  革命这是革命!

  亚历山大三世缓缓拔出镀金的手枪。他知道,自己可能永远也到不了莫斯科了。

  起义如同野火般蔓延。乌里扬诺夫带领的水兵们控制了港口,正向市中心推进。沿途,越来越多的工人加入他们的队伍。

  “电报局拿下了!”一个满身煤灰的铁路工人跑来报告,“但火车站还有哥萨克骑兵把守。”

  乌里扬诺夫点点头。他的左臂在刚才的激战中受了伤,但现在顾不上这些。“分两路,一路去军火库,一路跟我去冬宫!”

  街道上,暴动的民众正在抢劫面包店。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抱着好不容易抢到的黑面包,却被巡逻的警察一棍打倒在地。这一幕正好被乌里扬诺夫看见。

  “拦住他们!”他厉声喝道。

  起义者们冲向警察,双方在狭窄的街道上展开激战。子弹打在墙壁上,溅起一片片碎石。

  当乌里扬诺夫终于冲到冬宫广场时,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——这座象征着沙皇权力的宏伟建筑,此刻正被熊熊烈火吞噬。大理石柱倒塌,精美的浮雕化为焦土。

  “沙皇还在里面!”有人喊道,“有一些贵族士官生还在保卫罗曼诺夫王朝!”

  乌里扬诺夫握紧手枪,带领一队人冲进了浓烟滚滚的宫殿。

  他们最终在画像厅找到了沙皇。亚历山大三世独自站在彼得大帝的肖像前,背影显得异常孤独。

  听到脚步声,他没有回头:“你们终于来了。”

  乌里扬诺夫举起手枪:“亚历山大·罗曼诺夫,你统治的时代结束了。”

  沙皇缓缓转身,目光扫过这些衣衫褴褛的起义者。他的视线最后停留在乌里扬诺夫脸上:“我认得你。你是那个全俄通缉的民意党头目。”

  “是的,”乌里扬诺夫的声音因胜利而颤抖,“现在,我们民意党胜利了!”

  沙皇突然笑了:“胜利?你以为杀了我就胜利了?俄罗斯就会变得更好?”他指向窗外燃烧的城市,“看看你们做了什么!”

  “这是你的错!”一个年轻工人怒吼,“是你让物价飞涨,是你把我们的父兄送上战场!”

  “是我把他们送上战场?还是他们欢呼着走向战场”

  亚历山大三世低声嘀咕了一句。他最后看了一眼彼得大帝的画像,轻声说:“您看到了吗?这就是您建立的帝国”

  枪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。沙皇缓缓倒下,鲜血浸透了名贵的地毯。

  俄国发生革命的消息如同闪电般传遍欧洲。

  在柏林,俾斯麦放下电报,对参谋们说:“准备接收波兰和乌克兰,但不要急着进军莫斯科。”

  伦敦的格莱斯顿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对着欧洲地图发呆:“我们失去了俄罗斯了”

  而在天京,罗耀国站在城楼上,望着西方:“传令南洋舰队、东太舰队进入一级战备。欧洲的乱局,才刚刚开始。”

  与此同时,在熊熊燃烧的圣彼得堡,乌里扬诺夫站在冬宫的废墟上,望着欢呼的人群。他低声嘀咕道:“会有的,面包会有的,牛奶会有的,一切都会有的.”